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表7篇ISSCC 2025论文
智能传感芯片在工业控制、医疗诊断、数据采集等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精度测量不仅体现在其能够准确转换模拟信号,还在于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在这些应用中,具有低纹波特性的电源芯片提供精确、稳定的电力,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在保持信号完整性和减少干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徐佳伟、洪志良教授与纳芯微电子、芯海科技、晶丰明源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分别开发了应用于TMR磁传感器、心率血氧采集、生物阻抗测量的高精度模拟前端芯片,以及用于电池供电设备中的低纹波电源管理芯片。四项合作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固态电路权威期刊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JSSC),论文第一作者分别为瞿天翔(博士后)、姚畅(硕士)、潘钦竞(博士)、曹鹏(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