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概况  教师名录
    • 教师名录

    • 2025.05.22
      简要介绍王明,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和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上海脑中心求索杰出青年计划-研究组长、复旦大学新工科人才。2009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5年于中科院微电子所取得博士学位,师从刘明院士;2013-2014年期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联合培养,师从Wei D. Lu教授。毕业后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后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Xiaodong Chen教授(ACS Nano主编)。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与计算和柔性智能感知技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忆阻神经形态器件与计算、柔性智能电子器件与系统等。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迄今在高影响力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包括2篇Nat. Electron.、2篇Nat. Commun.、4篇Adv. Mater.、2篇Adv. Funct. Mater.和5篇IEEE EDL等。授权中国/美国/日本专利13项、申请中国/美国/欧洲/新加坡授权专利12项。荣获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中国真空学会博士优秀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
    • 2025.05.22
      研究方向:FPGA结构与应用加速集成电路设计与EDA算法可重构计算量子计算教育背景:英国爱丁堡Napier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术经历:2005年04月至今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2001年02月-2005年04月原Altera欧洲研发中心,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8年04月-2001年02月英国爱丁堡Napier大学,博士研究生1994年09月-1997年07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荣誉称号:浦江人才,2008科研获奖: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复杂计算的高效安全可编程结构与可重构系统”,(第一完成人),2014。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适用于数据通路应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软件系统”,(第三完成人),2007。教学获奖:本科生选修课程“FPGA结构原理和应用”获复旦大学优秀全英语课程,2016年。课程与教材:本科生全英语选修课程“FPGA 结构原理和应用(Principle of FPGA Archite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s)”, 课程代码:INFO130115.01, 开课学期:春季。学分:2。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系统级可编程芯片设计”, 课程代码:
    • 2025.05.22
      简要介绍2021年3月至今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2017年6月-2020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导师:Prof. Yang Chai2012年9月-2017年6月武汉大学,硕博连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导师:廖蕾 教授2008年9月-2012年6月武汉大学,本科,物理学基地班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基于低维材料的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以及基于负电容的低功耗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未来旨在利用在半导体材料,微纳器件制造和电测量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追求低功耗高性能半导体芯片的材料以及工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探索实现新型的器件功能。迄今为止,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在IEDM上发表会议论文1篇,在Sci. Adv.、Adv. Mater.、和Sci. Bull.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期刊影响因子均超过10,其中Adv. Mater.为高被引论文。在Nat. Electron.、Nat. Nano.、 Sci. Adv.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文章33篇,论文被引2100余次(谷歌学术),H因子20。多项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期刊如等Nature、Chem. Sov.
    • 2025.05.22
      简要介绍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教授,杰青,博导。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得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分别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光电材料与探测器,铁电材料物理及器件,光电感知芯片与系统。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优青和重点等项目。在Nat. Electron.、Nat. Commun.、Adv. Mater.、Nano Let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4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受邀在国内外会议做邀请报告30余次。代表成果[1] Yan Chen, Xudong Wang, Le Huang, Xiaoting Wang, Wei Jiang, Zhen Wang, Peng Wang, Binmin Wu, Tie Lin, Hong Shen, Zhongming Wei*, Weida Hu*, Xiangjian Meng, Junhao Chu, Jianlu Wang*, Ferroelectric-tuned v
    • 2025.05.22
    • 2025.05.22
    • 2025.05.22
      简要介绍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2018年于复旦大学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8-2021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流动站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显微学,磁性材料,能源材料,芯片检测方法与装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项目。在Nat. Commun.、Nano Lett.、ACS Nano、PNAS、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多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代表成果[1] Du HF, Zhao XB,. Rybakov F.N, Borisov A.B, Wang SS, Tang J, Jin CM, Wang C, Wei WS, Kiselev N.S*, Zhang YH, Che RC*, Blügel S, Tian ML*,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 Skyrmions in a Nanostructured Cubic Chiral Magnet”,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0, 197203,(2018
    • 2025.05.22
      研究方向:硅基及异质半导体工艺与器件;人工智能用于EDA教育背景:2009年07月-2012年10月 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博士2006年09月-2009年07月 复旦大学,硕士2001年09月-2005年07月 南昌大学,学士学术经历:2022年08月-今 复旦大学 研究员2016年09月-2022年8月 复旦大学 青年研究员2012年10月-2016年8月 美国Globalfoundries公司研发部 高级工程师荣誉获奖:2024----指导研究生获两项IEEE ISEDA 国际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2019-2021----指导研究生连续三年获IEEE CSTIC 国际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2021----PSSA 杂志60周年封面文章2021---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2020---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半导体器件与物理)2019---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019---指导研究生获复旦-KLA 企业奖学金(全校12人之一)2019---半导体器件顶级期刊IEEE EDL 封面文章201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6----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学术成果:一作/通信发表S
    • 2025.05.22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测试教育背景:1998年09月-2001年04月武汉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1994年09月-1998年07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学士学术经历:2015年12月-至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高级工程师2001年04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工程师
    • 2025.05.22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IEEE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统计数据分析及系统优化等。已在本领域的权威国际期刊和会议IEEE Trans. on CAD、IEEE Trans. on VLSI、DAC、ICCAD等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等。担任IEE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TCVLSI) Newsletter副主编,国际学术会议IEEE ASPDAC, DVCon China等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 on CAD、IEEE Trans. on VLSI、ACM Trans. on DAES,国际会议DAC、ICCAD等审稿人。研究方向:统计数据分析混合信号系统优化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生物芯片设计与测试教育及学术经历:2022年-至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2016年-2021年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2012年-2013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者2008年-2015